当苍山的风掠过洱海的波光
当玉龙雪山的积雪
映亮茶马古道的遗迹
云南的烟火人间里
云南素有“野生菌王国”之称,已知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90%以上。2024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19.41万吨,总产值突破472.49亿元。近年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以生态保护为根基、科技创新为引擎、品牌打造为路径,推动“云菌”产业加速走向现代化。 丰富的种质资源 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食用菌研究所,也是支撑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种质资源中心。目前,这里的种质资源库已保藏干制标本45178份,活体标本16538份,菌株1975个、遗传物质1244份、活性成分52种,并形成了涵盖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研究所正致力于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的技术攻关,并在国内首次选育出了一批特色食用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如鹿茸菇、白色茶树菇、见手青、金黄色大球盖菇等。 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达锋说:“在当前‘大食物观’和‘大健康’的背景环境下,我们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种业技术创新、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标准化体系与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等一系列措施,让云南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强省。” 科技赋能研究成果落地 “我们育种团队历时4年成功选育出全国首个通过鉴定的小香蕈新品种‘中菌小香蕈1号’,该品种在大理、丽江等多地推广示范,经济效益显著,为云南小香蕈栽培产业注入了科技动能!”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华蓉说。而促成科研与产业牵手的,正是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搭建的“科技赋能平台”。 针对以往实验室成果难落地的问题,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主动牵头建立“科研院所+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主体”合作机制:一方面,组织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专家入驻全省16个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专家库;另一方面,筛选各地产业需求,推动科研成果定向转化。 市场流通助力“云菌”走得更远 近年来,云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云南大通道和桥头堡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着力打造国际食用菌交易中心,建好名优野生菌基地和高原特色食用菌栽培基地,推进“云菌”交易体系建设,推动云南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销售旺季日均交易量500~600吨,交易中心每周发布的主要菌种的价格指数已经成为全国野生菌交易的风向标。今年7月,中国首个市场食用菌质量监督管理处在这里揭牌,依托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国家级检测资质与专家团队,为野生菌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让食用菌产品更透明、更规范,保证大家能够吃得安心、买得放心。 如今再尝云南菌子的鲜 尝的不只是山水馈赠的本味 更是科技与产业携手酿出的甜 当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 “云菌”将香飘更远